中国的青年失业率高企,年轻人日益感到幻灭,其中许多人“放弃”了工作,这引起全球媒体和中国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标准的说法是,这一问题与中国最近的经济增长放缓有关。事实上,这个问题要深刻得多。

中国青年的抑郁症发病率上升,已经潜滋暗长了几十年,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中国僵化的教育体系、过去的生育政策,以及严格的迁徙限制。中国青年的童年和青春期都在无休止的紧张学习中度过,以致身心俱疲。上一所好大学被视为获得一份好工作的必要条件;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根据户籍制度,大学文凭是在城市合法居留的唯一途径。在城市,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为6446元(美元,下同,约8500新元),这使人们能够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平均收入仅为2533美元,意味着生活相对贫困。

如果说考进大学的压力还不够大,学校系统的僵化结构则使情况变得更糟。九年义务教育后,孩子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进入普通高中,而通过率只有50%。没有通过考试的青少年只能上职业高中,注定要从事低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