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明天(1月13日)迎来备受瞩目的四年一次总统大选。这场选举宛如一场早已预定的节日,吸引着四周的人们纷纷启程,飞往观选。很多人半开玩笑地说,如果错过这次,或许将不再有机会见证如此盛况。

与往年紧绷的政治局势相比,今年的选举氛围显得相对温和,传统的统独对立逐渐让位于家庭内的世代差异。民调封关后,没有数据能够引导舆论的方向,明显可以感知“三咖督”(台语,三角战的意思)中正在起势的是柯文哲——他被蓝绿两党老一辈视为“骗子”,但却赢得广泛年轻人支持的政治人物。

在本文撰写之时,柯文哲的YouTube订阅者已经突破了100万大关,五倍于赖清德,35倍于候友宜。上周末南部的造势,尽管柯文哲的现场人数似乎不及对手,但网络上的观看记录却达到了惊人的11万。这一数字背后,是台湾的年轻人对传统政治表达方式的一次革命。这些年轻人不要桩脚组织、不坐游览车、不会因为要领免费的便当才去造势现场,但他们不满现状,对居住正义、贪腐问题、低薪问题、教育改革、能源短缺和政治诚信等社会问题,都有着自己鲜明的态度和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