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关于中美关系的前景,悲观预测多于乐观看法。从《联合早报》刊发和转载的两篇大作看,一篇题为《中国最不希望特朗普再次执政》(1月22日言论版),另一篇来自彭博社:《无论谁赢得美国大选中国都是输家》(2月13日早报网),所持见解似乎也都显悲观取向。

今年是美国大选年,考虑到这两个大国的经济体量及其对全球发展的影响,中美关系为舆论关注并不奇怪。2016年商人背景的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甫一执政,就把中美建交以后虽矛盾不断甚至常有摩擦,但总能从大局出发、保持大体稳定的基本关系,转化成了争斗不休甚至拍桌子瞪眼的态势。双方在经贸关系、科技竞争领域更是走出讨价还价的圈子,演出围堵与反围堵的恶斗。两国间互信与沟通的日益减少,到拜登执政以后也未见好转,故而“无论谁赢得美国大选中国都是输家”,倒也不是难于理解。

只是全然把中美关系置于过分悲观的舆论中,并无太多必要。中美关系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间的阴晴冷暖,影响的已经不完全是各方自身利益。所以,不仅中美两国,于世界多数国家说来,被迫在两国之间选边站,不是他们的选择;想利用两国的冲突谋取私利的政府,也不占多大比率。就像当年的美苏冷战一样,双方20多年剑拔弩张、拔刀相向的对峙,最终还是由“缓和”政策取代。双方谁都不敢搞砸相互关系的原因,是对搞砸后果的恐惧。这应当算是“无须太悲观”的大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