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了吴俊刚先生1月24日专栏文章《讲什么话才是新加坡人?》以及1月29日汪惠迪先生的文章《童言无忌,发人深省》,两位就新加坡华人的身份认同、多语社会的国际优势、新加坡母语教育面临的困境等方面各抒己见,忧国忧民之心,笔者敬佩之余也深有感触。

新加坡具有丰富的双语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20多年前,有一半以上的华族家庭主要说华语。在讲华语运动推行40多年后,71%的华族家庭,家庭用语已经悄无声息地变成英语。自从华校退出我国的历史舞台以后,接受英语教育的国人也陆陆续续成为父母。虽然他们在心里认为华语很重要,但在辅导或者督促孩子学好华文时,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就在许多人犹豫不决,是否要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学好华语时,外面的世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些年来,国际中文教育在全球蓬勃发展。2023年12月是国际中文教育异彩纷呈的高光阶段,除了世界中文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以外,暨南大学、华侨大学、北京华文学院等多所专业学府,都举办了“华文教育·华文教师”研习班。另外还有人数众多的海外华裔青少年,赴中国参加各种各样的寻根之旅、游学团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教师和华裔学生,趁着假期为自己充电、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