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战争的时代!”2022年9月,在撒马尔罕举行的上海合作峰会,印度总理莫迪对俄罗斯总统普京说的这句话,或许是俄乌战争以来政治人物说的最有洞见甚至唯一有洞见的一句话。其他政治人物或许也说了一些正确的话,但几乎都是政治套话。遗憾的是,莫迪只是表达了他对时代变迁的直觉和洞见,却未具体阐明。其实,基于战争的道义性和工具性两个角度,完全可以超越乌托邦和平主义而理性地论证——大变局时代的确可以消灭战争。
战争的道义成本越来越高
战争是群体为获取利益而采取的暴力手段。但是,由于无规则便无对错,即规则赋予事件以道义属性,使事件有对错之分,并且人类史上总体缺乏约束战争的规则,所以,绝大多数国家间战争没有对错,只有胜败,战争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例如,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驱使雅典人扩张的“三个最强有力的动机”乃是“恐惧、荣誉和利益”,而战争只是扩张工具。
在西方,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之前,国家只根据自己的利益行事,战争几乎不受规则的约束,因而无对错之分。“虽然传统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中确有以国家相互承认主权为基础建立国家秩序的要素,但欧洲人从未强烈地认识到战争是或应该是非法的。为侵占领土或企图更换外国政府而发动的战争司空见惯——它们是‘国家政策再合法不过的工具’。这种情况在20世纪才开始得以改变。”(罗西瑙主编:《没有政府的治理》)。在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分别催生了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并逐步形成了对战争的约束性规则。这是巨大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