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鸣:俄乌战争是欧洲走出战后体制契机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3月4日,在波兰北部科尔泽涅沃,当地士兵参加北约军事演习。(法新社)
3月4日,在波兰北部科尔泽涅沃,当地士兵参加北约军事演习。(法新社)

字体大小:

这就是马克龙貌似惊世骇俗“派兵论”言外的深刻线索:一个能独力应对威胁的正常欧洲。欧洲不能继续沉湎于受保护的优越状态之中,过去80年只是漫长历史过程的非常态,一个共同体必须将保护自己的能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至今,乌克兰无法迅速光复失地,俄罗斯亦无法以现有条件令乌克兰屈服,战局像极了否定“速胜论”“投降论”的“论持久战”状态。

以乌克兰战场(theater)作为舞台(theater)的表象,幕后也牵动着一系列更长远、更结构性的变局。从北约自“脑死”强势复活,到欧洲加强表象上以援乌为目的的国防硬件生产,再到欧洲紧张地关注美国政局发展并未雨绸缪地调高国防支出占比,以及最近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派兵援乌论”,预示乌克兰战争正缓慢但坚定地推动整体欧洲局势的结构性演变。

或许马克龙的派兵论有策略性考量,譬如彰显法国领导力、与德国互别苗头、做给美国看等,但曾在美国主导北约最力时“退群”的法国,此次主张以北约为单位派兵,俨然无视甚或试图扭转“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这一刻板印象,让欧洲这一北约保护的重点,重新拾起“主人翁意识”,走出美国以二战后体制投在欧洲80年之久的阴翳,这或许是乌克兰战争所撬动的结构性变局之迹象。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