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0月以哈冲突爆发以来,马来西亚的政府和民间纷纷发起声援巴勒斯坦的行动,举国上下展现对巴勒斯坦前所未见的支持。这些行动包括马国教育部在公立学校展开“声援巴勒斯坦周”、外交部和官联公司对巴勒斯坦人民提供人道主义捐款、不同非政府组织不定期举办的声援巴勒斯坦游行,以及影响力持续至今的BDS运动(Boycott抵制、Divestment撤资、Sanctions制裁)等。

这一现象的发生可以简单归为两个原因:首先是马国偏重回教国家的外交政策。马国首相长期以回教世界的参与者和领导者自居,马哈迪上台后,整体外交政策向回教国家倾斜,在国际上挑起对巴勒斯坦问题的关注,是形塑其回教发言人的手段之一。马来西亚与大多数回教国家一样,支持巴勒斯坦民族自决运动,奉行“两国方案”。马来西亚在1981年是第二个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全面外交地位的国家,将他们视为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代表,允许巴勒斯坦在马国设立大使馆。

其次是马来西亚政界与哈马斯存有的紧密关系。与其他同情巴勒斯坦境遇的国家不同,在马国不管是政府、朝野政党或是民间人士,“对巴勒斯坦的支持”与“对哈马斯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因此,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遭到以色列袭击,直接触及马国马来回教政治精英的敏感神经,发起对巴勒斯坦的声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