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加沙之间的战争,引起世界很多分歧和争拗。有人支持以色列的复仇行动,也有人在遥远的国度举着巴勒斯坦旗帜声援;有人指责以色列在复仇过程中屠杀大量平民,也有人指责哈马斯利用加沙平民;有人厌倦听到“人质”两个字,也有人还在等着被掳走的家人。当然也不乏激进和极端的主张。在纷乱的声音中,我们不禁要追问,到底谁说的才是对的?世界到底该听谁的?谁能代表正义?什么才是正义?

“正义”从来都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争论漩涡中的每一方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自己是正义的,对方是非正义的。我们的正义感从何而来?正是从我们的价值判断而来,从我们的道德标准而来。可是,有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关于何为正义的标准吗?例如孟子说的那种“人皆有”的“不忍人之心”。

现在同情巴勒斯坦的声音,多数都是从表达这种看到生灵涂炭时的“不忍”之心发端的。人们无法做到面对伤害,无动于衷,即使是以伸张正义的名义,很多人还是觉得以色列的还击超过了必要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