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在瑞士结束的乌克兰和平大会,起到为各国在当今世界大格局站台定位的作用。有人说这是世界重回二战和冷战期间阵营化的体现,更准确地说,这是在捍卫战后世界文明秩序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展示出不同的站队和分野。
首先,多达92个国家、八个国际组织,包括57国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了本次和平大会。此外,还有来自印度、南非、沙特阿拉伯等全球南方国家的代表,先前曾表示不参会的巴西也派出了观察员,会议的代表性远远超出西方国家及其盟国的范畴。这集中体现了各国对欧洲及世界和平发展的广泛深切关注。
耐人寻味的是,大会最后只发表了一个相对克制与平衡的公报,发出不以武力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等呼吁。有80个与会国在最后公报上签字,但一些重要的全球南方国家的代表却没有签字,包括印度、南非、巴西、墨西哥、沙特阿拉伯等。这又表明,尽管各国关注和平危机,但在没有当事国之一俄罗斯参会的情况下——所谓“金砖”这次也只来了半块——有些国家还是试图在对峙的格局中保持中立,或高高挂起的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