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不是仅提高公众意识就能解决的问题。若缺乏机构间的协同和专业的思考,停留在日复一日地教导公众防骗意识,那只是追在新骗局后面跑,不仅隔靴搔痒,无法解决问题,甚至还可能带来其他社会问题。《联合早报》6月20日社论提到诈骗问题损害人们的信任。笔者认为单单依靠公众教育,过多地强调“别信别给”,甚至可能在这个问题上起到负面效果。

新时代诈骗问题不同以往,是更加复杂的体系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根源上思考。笔者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一些看法,抛砖引玉,转变大众对诈骗问题的态度,也促进一些更有效的反诈骗措施的形成。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人们愿意相信骗子。公众的认知往往是两个字:“贪”和“怕”,这种把被骗归因于受害者的认知,不仅是错误的,并且对解决问题无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