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某中国官方自媒体呼吁大学生脱掉孔乙己的长衫,引发热议,且批评者居多。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投入更多的教育成本,却未获得相应的收益,因此有所不满,实乃常理。但现实是,大学生越来越多,好岗位又非常有限,大学生不得不降低预期,放下身段,被迫内卷。其实,两种观点是应然和实然的冲突,并无简单的对错。所谓内卷,比较规范的表达是劳动收益边际递减。用日常的话讲,从一分劳动一分收获,到两分劳动一分收获,再到三分劳动一分收获……这就是内卷。
值得进一步思考的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内卷严重?原因固然较多,但高校过度扩招是重要原因。1990年,全国大学招生(含专科,下同)61万,1998年108万,1999年160万(1999年被称为高校扩招年,扩招数量52万,扩招比率48%),2005年504万(此年突破500万),2010年657万,2015年700万,2020年968万,2022年1014万。若把学生参加高考的平均年龄视为19岁(则1990年参加高考的平均出生年为1971年,其余类推),则可知以上年份的大学净入学率为:2.4%,6.2%,8.9%,20.9%,29.1%,33.9%,56.9%,63.4%。自2020年超过50%后,比率持续攀升(同时,硕士生、博士生的招生规模和净入学率也都持续扩大)。目前,中国高校的招生容量是1000多万,而人口出生数已降至1000万以下。这意味着,10多年后,即使大学净入学率100%,生源仍然不足。由此可见,大学生的确越来越不“金贵”了。因此,大学生不得不降低就业预期。
问题是:这个社会需要那么多大学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