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新柔长堤,百年跋涉”系列报道\早报网互动链接,带领读者走上一段崎岖而充满惊奇的路程,以百年老图片,说了许多“不说你不知”的陈年旧事。

马来西亚作家陈再藩曾在《两岸》这一首诗里,感情充沛地说“最美的距离是两岸”。新柔长堤早已成为两岸人民的感情纽带,诸如“两岸晴雨自有时/一堤情系永不息”“新柔长堤一公里/国事家事一世纪”等有点“文艺”的标题,一下子撩起读者的遐思。走一趟历史长廊,能温故也能知新。

新加坡1980年代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脱颖而出,许多行业都要依赖劳力、技术员工和专才,因而须吸引外来人力和移民。长堤彼岸来的人力和人才,不断融入新加坡的社会,从组屋区巴刹、餐馆到不同专业岗位上,来自彼岸的融入是那么自然而然。但他们不是“新移民”,“新移民”这个具有时代特色的称谓,是用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从中国或是经第三地进来的中国人身上。两岸人民的往来,跨越的是无形的岁月长堤,是旧时代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