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曦泽先生认为中国大学生内卷是高校过度扩招引发的社会效应,并认为应控制高校的招生规模在400万至500万左右比较适宜,而当前的规模达到了1100多万(《联合早报》7月1日言论版)。对此观点,笔者部分认同,但不能完全苟同。大学生内卷确实有高校扩招的因素,但不是必然,更深层次的因素在于:
一、高等教育发展的计划性与市场化改革错位
中国高等教育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模仿苏联而形成的,从诞生那一刻起,就被赋予计划的属性,是为国民经济产业发展计划服务的,并不是以培养独立的“有自由之思想,有独立之精神”的公民为目标。现在,中国教育部对各高校(包括985高校)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是就业率,以致有著名高校学者感慨——连清华这样的学校都要考虑就业率问题,不得不让人思考中国高校的终极目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