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1990年代在初级学院教“高级华文”主修科(今已取消,部分课程内容如今融进“华文语文与文学”一科)的时候,教过白先勇的《冬夜》这篇小说。小说用“冬夜”这个意象来形容华人文化进入一个“又黑暗、又寒冷”的时期,写作的时代背景是中国文化大革命(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浩劫”时期。

然而,熟知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华人文化近代史的“冬夜”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历经1851年到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8年到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代到1895年洋务运动、1894年到1895年甲午战争、1898年百日维新运动、1899年义和团运动、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1911年辛亥革命,终于1919年五四运动。

1919年,推翻秦始皇创建的帝制已经七年,“冬夜”还没过去,于是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便掀开了序幕,喊出“全盘西化”的口号,仿佛是在对坚持华人文化传承的少数真知灼见者进行降维打击。身为五四运动领军人之一,鲁迅当时回应“青年应读什么书”的提问时,如是回答:青年应少读、最好不读中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