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闻工作者,平时最让我感冒的,就是新闻人物绕过主流媒体,选择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布重大信息,并谢绝进一步追问。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看,在传统媒体式微、社媒当道的大潮流下,这种做法似乎合理且自然,还能掌握话语权,与民众直接对话,达到多重目的。然而,对专业的媒体从业员来说,这难免让人觉得被轻视,甚至不受尊重。
所以,新加坡时间7月22日凌晨,当美国总统拜登选择在社交平台X(前称推特)上,发表他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声明,让传统媒体争相确认信息,疲于奔命时,我多少能体会美国同行的心情。更让主流媒体感到无奈的是,拜登的退选震撼弹,还意外地把流量红利(退选帖子三天流量冲破4.2亿次),拱手送给X的老板马斯克。这位公开表态力挺特朗普的亿万富豪,成了拜登退选的最大赢家。
拜登选择通过X发布消息,自有他的个人考量,但这未必是最符合公共利益的做法,尤其社媒帖子容易被恶意篡改,误导公众。例如,去年10月,以哈冲突爆发不久,一份经过移花接木的白宫文件在网上流传,称拜登授权国务卿布林肯,为以色列国防提供高达80亿美元(约107亿新元)的援助。不少网络媒体旋即根据这份文件撰写新闻,导致虚假信息广泛流传,并登上谷歌热搜,迫使白宫官员紧急辟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