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上一篇文章《知所进退的政治智慧》(《联合早报》7月15日言论版)见报时,正是共和党总统参选人特朗普遭遇枪击事件的隔日。普利策新闻摄影奖得主埃文·武奇的现场照片可谓神作,在美国国旗背景下,特朗普由一群安保人员层层戒护,振臂高呼“Fight(战斗)”的定格一幕,构图神似二战期间美军插旗硫磺岛的历史画面,美国英雄的形象瞬间传遍世界每个角落。当时就算是中立理性者,也会第一时间觉得“他赢定了”。这也是隔天美国民调显示特朗普胜选概率高达70%的直接原因。
但当事件稍微平静下来,路透社另一张照片也开始在媒体上流转:特朗普被一群保安人员紧紧包围,他脸上带着血迹,表情透露出愤怒。(《联合早报》7月15日的头版就选用了这张照片)。如果说同一场景,前一张照片表现的是“不屈的美国英雄”,那么后一张则表现出“不甘不愿的囚徒”。两张照片,恰恰显示美国驴象之争的“歹戏拖棚”:对立撕裂的社会,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而中立选民成为关键少数的“造王者”。
在过去两周,向来我行我素、口无遮挡的特朗普,将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中间选民好感迅速挥霍殆尽:首先选择了“特朗普2.0”、39岁的万斯作为副总统参选人,除了巩固右翼基本盘,并没有任何吸引中间选票的加分效果;其次,特朗普在事件之后的选举集会上,轻佻地说“我为民主挡了一颗子弹”,而民主党阵营对于特朗普最有效的攻击,正是“美国民主的破坏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