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7月21日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重点部署未来五年中国各领域里的重大改革,房地产改革则是这些重要改革的主要内容。
未来五年中国楼市的重大改革,就是要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重构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新模式,及创造条件重建中国房地产大市场。要实现这些政策目标,就得促使房地产市场从根本上转变性质。可以说,三中全会后,房地产市场性质从根本上转变,将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及经济产业结构、居民财富观念和居住条件等方面,都带来巨大影响,对此必须密切关注。
从2003年开始到2021年底,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只涨不跌,持续将近20年;上涨的最大动力,就在于住房性质的完全金融化,在于银行信贷的过度扩张。比如,银行贷款余额由2003年的1万8475亿元(人民币,约3421亿新元,下同),上升到2024年5月底的248万7300亿元,是2003年的135倍。住房过度金融化,房地产市场自然成了投机炒作的市场。在这时期,在中国居民眼里,买房赚钱成了一种拜物教,几乎所有居民都通过金融杠杆涌入房地产市场。这打造了房地产市场空前繁荣,推动经济快速增长,但也制造一个巨大房地产泡沫,造成住房严重过剩,及金融市场存在巨大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