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为职工总会下属合作社的英康保险,可能会以22亿新元出售51%控股股权,给德国最大的保险公司安联,近日成为本地舆论的热点话题。质疑和反对者担心,刚在两年前终止合作社法人身份,转型为企业的英康保险,短时间内又易主外国金融集团,还能否保留成立时要保障低收入群体和工友福祉的社会宗旨。这些带有不小情绪性的隐形义愤,让拥有英康保险的职总创优企业合作社陷入舆论被动。
这个性质上能算作公关危机的缘起,首先是沟通上的大意。当事人或许只单纯把事件视为一般的商业合并行为,并没有预料社会反应如此巨大。因此,最初宣布消息的方式很简单,只是在7月17日发给媒体的一纸文告,而且还是由安联而非英康出面。经过几天的舆论发酵,新加坡巡回大使许通美7月23日在脸书贴文,认为脱售英康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希望表明英康和职总永远不该被卖掉。”
英康前总裁陈诸杰和陈钦亮也分别在社交媒体上,对英康可能被收购的消息表示不满。这迅速形成舆论旋涡,一些业界人士批评,脱售英康违背它最初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保障的社会宗旨;不少公众也担心安联入主后会在商言商,提高保费来增加盈利。职总创优企业合作社这时或许才意识到大事不妙,在7月25日早上紧急发表澄清声明,强调出售后自己依旧是英康保险的主要股东,会为市场提供价格非常具竞争力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