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联合早报》副总编辑王彼得8月10日大作《华语文的细水,还能否长流?》,提到已故学者魏维贤博士赠送6000本藏书给南方大学的特设文库,包括几百本线装书典藏,以及知名报人李星可的手稿。这个情况令作者“既欣慰又唏嘘不已”。作者不禁问道:“为什么它们没能留存在新加坡呢?”
二战之后,由于从中国移居新加坡的华人很多,其中不少是文化工作者,从事各种文化、媒体和教育等专业工作,所以新加坡一直是东南亚华族文化的荟萃之地。南洋大学建立之后,更吸引不少著名文化学者到新加坡讲学,华族文化发展达致顶峰。20年来,大学造就许多文化后进。当然,这些学有专长的学者专家,由于兴趣和研究所需,一般都拥藏难以计数有关历史、文学、语言、教育、书画等学术领域的研究和参考资料,其中还有不少绝版的书籍文献。这些经典书籍和资料,无疑是弥足珍贵的学术资料和文化瑰宝。
每个关心华社发展动向的有识之士,都不免质疑,为什么新加坡会无视这些文化瑰宝的存在,还眼巴巴地看着它们流落他方呢?唏嘘感叹之余,国人似乎陷入难以启齿的窘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