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寒暑假,有关游览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所名校的报道,都会成为热点话题。在我看来,不论古雅与现代并重的燕园或以欧式风格见长的清华园,都不是因为景观的古雅或现代才吸引来大量游客的,只是因为它们是难分伯仲的顶尖高校,是精英荟萃之地,是学术重镇。

从西方现代大学的创设目的说起,大学的建设和运转,离不开纳税人的资助。所以大学要服务社会,不可能闭门锁户、偏安一隅。这对现代化国家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常识。大学建起围墙,对游客限流或拒斥,有违现代大学办学初衷。互联网上有关去北大清华参观的报道或评论,争论到底该不该限流,吵得不可开交。但如果说因为资源有限,就该限流,这样的理由很难站得住脚。有网民就说,清北是中国一流高校,那哈佛和牛津还是世界一流的高校呢,他们面对的可是世界各地的游人,按理说不更应该限流?!

行文至此,有几个疑问须要厘清。一是作为以创建世界一流高校为鹄的,并与海外名校交流、合作面最广最深的中国高校,清华和北大缘何在校园开放方面没有与国际接轨?二是“限流”是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吗?具体成效如何?三是除了武汉大学限制赏樱花的游客数量外,中国其他高校为何没有限流举措?四是有没有破解清北被游客挤破门这一难题的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