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华语水平每况愈下,已是老生常谈。黄循财总理期盼培养“精华”的谈话,显示国家从推广华语使用量,进而提高到对“质”的要求。一石激起千层浪,仿佛华文水平回升指日可待,双语政策终会朝“双精”发展。

犹记得我们推出讲华语运动的那些年,喊出的口号包括“华人讲华语,合情又合理”“华语Cool”等等。经过几十年努力,我们在政府机关的前台服务中,的确看到华语的使用,或能用华语和民众沟通的工作人员大幅增加的事实。可是已发表的统计数字披露,在华族家庭中使用华语的比率却日渐降低,还在用方言作为家庭用语的,恐怕已屈指可数。其实在华族社团,也存在用英语或部分使用英语,作为会议和日常沟通主要语文媒介的现象;连华语都日渐从这些舞台淡化,更遑论方言。客家社群常唱的一段歌词是:“宁卖祖宗田,莫忘祖宗言。”每次听到这首歌,都不禁感慨万千。

任何领域的尖子必然不可能是多数,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认为,文明的发展,在于“创造的少数”。建国总理李光耀也曾指出,新加坡需要300个精英,带领我们发展和确保生存。即便如此,社会仍须要培养各个领域具备相当能力的民众,以配合少数具“创造能力”的智者,来完成不断改造社会的目标。我们的教育体制向来都为未来储备必要的人力资源,这也是国家能快速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