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经过激烈竞争,9月27日石破茂击败高市早苗当选总裁,并将在10月1日正式接任日本新首相。找到石破能够最终胜出的原因以及日本政治的新动态,将有助于我们分析石破政权对外政策包括对华外交的关键动因。笔者认为,石破和高市在第一轮投票中胜出,体现了日本政治的保守化倾向继续,另一方面石破力挫高市,也体现日本政治中保守中道仍是主流,同时也是日本社会民众希望稳定的体现。日本政治即将进入“石破时代”,中日关系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首先,石破茂当选似乎是日本自民党政治“再派阀化政治”胎动,自民党的派阀政治动态将会以新形式出现。由于自民党的政治献金丑闻,除了麻生太郎的志公会以外,自民党六大派阀中,五个派阀已经解散,由于没有派阀约束,此次总裁选举出现了自民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九位候选人的混战局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次是自民党历史上首次“无派阀政治”的总裁选举。然而,从决战选票来看,第一轮投票被九人分散的选票,在第二轮出现重大重组,结果石破反转第一轮的劣势反败为胜当选。换言之,第一轮投票的议员所投给另外七位候选人的选票,在第二轮更多转向了石破茂,这实际上是派阀政治的动能起了作用。与此同时,由于参选自民党总裁须要获得自民党国会议员20人的推荐,派阀动员力起很大作用。例如林芳正的15位推荐人是原来的岸田派,河野太郎推荐人中一半是麻生派议员,石破茂的推荐人有八位是原来的石破派议员,茂木敏充的推荐人则主要来自原来的茂木派。

目前很难说自民党已完全走出派阀政治,而将会以一种新的形式再次出现。一方面,正如唯一目前还公开存在的麻生派的代表,在第一轮投票中并非指定支持一位候选人,但在第二轮投票则倾向于集中支持一位候选人。自民党派阀政治的新动态,体现了流动性和连续性并存的特点,将来也会体现在党内共识形成和政策决定过程中,这包括对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