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大专文学奖始创于1998年,至今已颁发了26届。我有幸在2003年担任第五届奖项的诗歌组评审,并从2009年第11届开始担任不同组别的评审至今。在担任评审的17年里,我都会出席颁奖礼,亲睹一批又一批新的写作生力军诞生。

由新加坡福建会馆、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学会、南洋理工大学中文学会联办,《联合早报》协办的大专文学奖,过去20多年来,赛制随着新时代环境的需要而时有修订和调整。例如,刚开始时仅设四组:散文组、小说组、评鉴组、诗歌组,2008年第十届筹委会增设戏剧组,希望借此推广本土戏剧创作,但由于后来几年的反应欠佳,以致戏剧组的奖项从2016年第18届开始停止颁发。第16至17届增设汉诗组,每年仅颁三份佳作奖;从第18届开始增设汉诗组三甲。此外,从2019年第21届开始增设三行诗组,颁发三甲和佳作奖。

从过去数次赛制修订的情况看来,奖项的设置倾向于感性的文学创作人才的深掘。在此,我大胆提出三点建议,希望有助于赛制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