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在这个栏目连写了《华语文的细水,还能否长流?》《方言“失语”,而你不知你失去了什么》两篇文章,都触及本地华语文的处境,今天补多一篇,就当凑成三部曲。
每个人,都有自己学习华文的来时路。顺不顺遂冷暖自知。一些如今还得引导儿孙辈的,则常有一种无力感,自觉投入和成效不成正比,求教于我时,我也给不出答案。一来本身没有教学实践,二来,大环境也确实困难。但我经常回想,自己的华文是怎么得到启蒙然后渐渐有成,又何以不像今天的小孩,成天埋怨这门课,甚至会脱口而出“I hate Chinese”。
为此,允许我做一些个人的分享。也许班门弄斧,也许没有普适性,但用了说不定也就和我一样,误打误撞,和“精华”沾点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