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个月,马来西亚的政治发展让人有一头雾水的感觉。这可能得从好几场州议席补选有些出人意料的成绩来说起。在去年的槟城州选举,反对党国盟横扫超过四分之一席位,表现令人刮目相看,也体现出以宗教保守主义为政治卖点的所谓绿潮,从前年底的马国大选以来一直烈火未熄,甚至还延烧到如槟城般已然高度城市化、高度工业化的州属(雪兰莪亦然),令这些以马来选民为主的国州选区岌岌可危。
7月初举行补选的双溪峇甲,在去年的槟城州选爆冷由国盟的伊斯兰党所赢得。各界本认为,具有在州与联邦层次执政优势的希盟,属下公正党的候选人或有机会夺回这个州议席。事实却是令人大跌眼镜,因为伊党在补选以更大差距的多数票胜出。双溪峇甲州议席毗邻由伊党执政的吉打州,而近年来绿潮势力已逐渐从吉打向南、向西蚕食,导致许多这些处于边缘地带、以马来选民为主的国州选区,纷纷倒向国盟(尤其是伊党)一方。在上一届马国大选,安华的女儿奴鲁也未能守住父亲多年来的国会选区峇东浦,可见绿潮势力在马来选民占多数的选区里气势之难挡。
但之后的吉兰丹州能吉里州议席补选,却又产生一个令人意外的结果。吉兰丹多年来是伊党大本营,具有绝对的政治优势,如在能吉里补选前的丹州议会里,伊党与国盟占了45席里的43席。但能吉里却是个异数,它隶属于话望生国会议席底下。话望生多年来是巫统元老东姑拉沙里(姑里)的囊中之物,他作为当地国会议员超过半个世纪,无论伊党势力在吉兰丹如何强大,似乎都未能动摇他在当地的地位,而巫统可说是托了他的福,才能一直保住能吉里,成为巫统在吉兰丹所剩无几的议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