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子教育部长陈振声关于教育政策的言论频频登上头条,引发大量讨论,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每次打开评论区,总是看到人们围绕着教师工作是否过于繁重、家长是否过于苛刻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难道一旦站到“家长”这个位置,就突然变得那么“可怕”了吗?为什么在礼貌和谐的新加坡,竟然出现那么多“无礼”的家长?一味地指责和审判家长,真的能够解决问题吗?

我认为,这些争议是由家长、学校与教师对彼此的期待落差所产生的。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最美”距离到底在哪里呢?

责任的“移交”与“分配”问题

近年来,孩子的心理、情感和社交发展,责任逐渐从家庭“移交”到学校,而教师的职责也从单纯的学术教育,扩展到情感辅导、行为管理,甚至成为学生与家庭沟通的桥梁。然而,这种责任的“移交”,并未得到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大多数教师认为,他们的核心任务是教书育人,而不是处理复杂的家庭问题,或扮演“全能顾问”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