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各方所料,日本国会众议院选举豪赌受挫后的首相石破茂,虽然让自民党丧失50多个议席,就连加上忠实伙伴公明党(同样严重受挫)也无法保住全体议席过半,但由于反对党一盘散沙,石破在第二轮投票中获胜,成为第103届首相。但谁都明白,这个弱势的少数执政党政府,随时都有面对反对党投不信任票的可能性。加之石破在党内势单力薄,对宝座虎视眈眈者大有人在,自认为“政策通”的石破,要全面开展与落实具有“石破色彩”的内外政策是不太可能的。他不能不有所选择,有所妥协。

在诸多内外难题当中,石破估计会优先推行在他看来是强项的“安保观”与“外交论”。前者流露于他在9月间自民党总裁选举前夕抛出的亚洲版北约的构想。石破声称日本要派兵到美国关岛军事基地,与美国建立平等的同盟关系。后者体现在决定出马参加自民党总裁竞选的时刻,称台湾为“国家”,率领10余名国会议员访台,但在上台后口口声声称自己是1972年访问中国、促使日中恢复邦交的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弟子,摆出主张积极加强日中两国交流与对话的姿态。

他先是高调挑战北京底线,后是笑脸相迎,表示重视与中国的交流及强调其政治引路人田中与中国的情谊,当然称不上是什么高明的“外交论”。这手法与2011年上台、曾自我标榜为“日中交流之子”(1984年胡耀邦时代应邀到中国交流的3000名日本青年之一)、2012年下令收购尖阁列岛(中国称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时任日本首相,现为立宪民主党党魁野田佳彦的言行,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