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饭局中听到朋友讲述两组在社会处于“极端”的家长:一组在孩子还未进入小一就急于设立聊天群,号召其他有意让孩子报读同一所学校的家长加入,以互通信息,看别人做了什么准备等,等成功报读后,又再筛一轮成立”孩子已入学”的群组;另一组家长则需要社工来敲门,提醒他们让孩子上学。

这些年教育制度不断调整,让处于不同起跑点的孩子,能在跑道上通过学制的公平,以及外在助力拉近彼此的距离。因此,学生即使家境不同、拥有的资源有差,但大致不会影响升学和发挥的机会。但要让他们跑得更顺畅,就要在起点拉一把。

过去10年,政府为让学前教育更可及和可负担,加大投资。从早些时候推出的幼儿培育辅助计划(KidSTART),到去年底推出的提升版社区联系计划(ComLink+) ,旨在帮助弱势家庭培育孩子。社会及家庭发展部这个星期刚发布关于援助较低收入家庭趋势报告,首次汇报ComLink+受惠家庭的进展。报告指出,孩子在主要业者开办的学前中心就读的受惠家庭,仅26%定期让孩子上课,这些孩子的月均出席率为58%,比去年中等收入家庭孩子的79%平均出席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