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15日在出席秘鲁首都利马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举行会谈。这是石破茂就任日相后不到一个月,中日首次举行的峰会。双方就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伙伴关系,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达成共识。与此同时,此次中日领导人会谈也是特朗普将再次入主白宫的背景下举行。有不少分析认为,中日接近是因为“特朗普因素”,为了共同应对特朗普2.0的各种不确定性。这看上去有一定道理,例如特朗普宣称将对中国征收60%的关税,对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也是以国家安全为由持否定态度。

诚然,美国一直是影响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然而如果中日关系的改善与否受美国因素左右,这意味不成熟和不可持续。笔者认为,中日战略关系在过去10年已从原来的美国外部因素主导型,缓慢朝着发掘中日自身动能的自主性关系改善的方向演进,尽管成效比较缓慢,但大的方向已呈现。双方应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努力改善并发展中日关系。

首先,特朗普2.0将会加速日本的战略自主,对中日关系来说有挑战,但也是机遇。特朗普的“美国第一”理念本质上是国内优先,他的再次当选也是因为抓住了民意。据美联社报道,此次大选对美国最重要课题的设问,回答最多是经济和就业,占了39%,移民为20%,人工堕胎规制11%,医疗8%。相较而言,外交包括中国问题并没有成为大选焦点,即使在激战的宾夕法尼亚等州,对经济的关心同样处于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