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中国大陆观众是在1980年代才经由大量影视作品认识琼瑶,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华语文社群来说,琼瑶作为一个言情小说家的身分或分量,远远超过她的影视制作人身分。

甚至我们可以说,对新马书迷来说,琼瑶爱情小说中经营的文字所提供的一种更为现代、更为轻盈的中国古典文学诗词运用,更是对许多华文没那么好的新马读者,提供一种有效认识中华文化和语言的方式。

反而在琼瑶创作的故土台湾,琼瑶的崛起或多或少须要和台湾戒严体制下的流行文学尺度结合来看。台湾学者林芳玫就曾指出,作家时代的琼瑶,虽然不能直接归类为由国民党国家机器所雇用的“官方作家”,但她多产且商业化的小说销售,其实也是间接受惠于国民党语言文化政策对方言及题材的限制。例如1965年中影出品的《婉君表妹》,是第一部由琼瑶小说改编成的电影。当时因为闽南语电影很受一般观众欢迎,但却不利于国民党政府推行的国语(华语)政策。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以往总是以教化及宣扬中国传统为主题的国语电影亟需改变,于是就相中以“四角恋”为主题的小说《追寻》改编成《婉君表妹》。沒想到推出后很受欢迎,成功为台湾的国语电影商业模式奠基,所谓鱼帮水,水帮鱼,从此言情也成了琼瑶小说的正字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