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政府不再将身份证号码视为隐秘的个人信息,个人资料保护委员会正在更新《个人资料保护法》中,有关身份证号码的指导原则。根据数码发展及新闻部的声明,当局认为继续隐蔽身份证号码已无必要且毫无意义。因此,公共机构正探讨逐步取消隐蔽身份证号码的做法,以避免制造“虚假的安全感”(false sense of security)。

从技术角度看,政府认为隐蔽身份证号码,无法阻止有心人通过计算公式推测完整号码,因此隐蔽措施被认为是多此一举。然而,即便某些措施不能完全杜绝风险,但它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数据被滥用的速度,或提高不法行为的成本,这无疑是一种“减速带”式的安全策略。取消这一策略,相当于削弱个人信息的第一道防线。

对“虚假安全感”的强调,还可能导致整体数据保护文化的弱化。当公众被告知隐蔽号码的做法是“无意义”时,他们可能会误以为身份证号码泄露的风险不大,在日常生活中降低对数据保护的重视程度。实际上,身份证号码作为一项不可更换的身份标识信息,一旦被大规模泄露,所带来的损害不仅不可逆,政策导向甚至可能被误读为“放松隐私保护”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