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年前,1978年12月1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引领当今中国成为世界级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会议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摆脱阶级斗争,把全党工作中心和全国人民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出历史性转折的第一步。还有,为了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批判对毛思想赋予绝对性质的“两个凡是”,并采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实用主义路线。同时,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强调发展生产力,到了1980年代又提出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及四个坚持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过去40多年支撑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

由此,中国现代化的最高价值在于生产力发展、国力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于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论,在1997年十五大上以邓小平理论为名,成为中国共产党行动指南之一。过去4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可谓惊天动地。中国的国家财富比1978年增加近300倍。另外,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中国不仅在国际舞台上提高影响力,而且从世界最大的贫穷国家,成长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G2国家,正在跃升为世界军事、科学强国。不过,中国这种急剧增长,与被认为受到挑战的美国发生战略矛盾;中国自己也饱受急速增长后遗症的折磨。

很多人当然会关注中国的开放和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但事实上,过去40多年在中国存在的共产党体制,并不是没有任何政治变化就能持续的。早在1980年,邓小平在强调中国改革开放中政治改革的重要性时,还指出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度集中、家长制作风、干部职位终身制现象,及各种特权现象的弊端。归根结底,支持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政治改善政策,造就今天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