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联合早报·言论》岳健勇的《中国大一统的政治经济学》一文读来让我诧异:今天专业的学者对于中国国家组织形式的理解,为什么还停留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阶段?作者主要强调“大一统”这种形式,因为能够“全国统一通行”政令、法令,所以对于国家政治经济进步、对于现代化,“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笔者打算先指出文中的两点基本错误,再给出自己对所谓“大一统”的看法。
首先,纵观历史,中华社会和文明的进步,与政权上大一统并没有直接关联。中华文明第一次启蒙运动,发生在春秋战国这个封建割据时代,中华文明的主要思想,都在这一时期萌芽和成熟。从战国末期的战争规模(动辄几十万人的军队厮杀)也能看出,农业生产力已经得到极大发展。秦虽然在度量衡、文字书写上做了统一,方便文化交流和贸易,但要说统一对于中华文明有什么贡献,很难找到;反而能看到臭名昭著的焚书坑儒,和万里长城下的累累白骨。秦帝国统一的意义被夸大了。
中华文明历史上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北方蛮族入侵、“衣冠南渡”,这些破坏大一统的政治事件,并没有对中华文明的延续产生致命影响。这主要还是因为中国这片土地幅员辽阔,文明的火种,所到之处,立刻就成燎原之势。所以说,大一统对于中华文明没有显著贡献,至于有没有伤害,那就另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