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12月11日发表吴俊刚先生的《民主和党争之害》一文。吴先生从近期韩国戒严事件出发,以尹锡悦电视讲话中针对反对党的指责为主要论据,结合台湾国民党和民进党的争论,得出“党争之害现在似乎已成了政治流行病,在所有实行政党政治的民主国家和地区大流行”的结论。但本人认为吴先生的结论基本上是错误的。

党争的历史源远流长。《战国策·赵策二》就有关于党争的记载,东汉有党锢之祸,唐朝早期有李建成集团和李世民集团之争。宋代朋党之风盛行,北宋有新旧党争。明初洪武年间即有淮西与浙东之争,后期则有东林党,这些党争持续几十年,有的甚至引起大规模的政治动荡,最终导致亡国。

外国历史上的党争也不乏其例。在1679年英国王位继承权的争论中,相互对立的两派互相攻击,宫廷党人被反对者斥为歹徒(Tory,爱尔兰骂人的话);而民权党人被反对者称为强盗(Whig,苏格兰骂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