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一直为疲弱所困扰,不得不在9月26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一揽子救经济增量政策;接着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把全方位扩大内需放在2025年经济工作首位。这些政策的出台及把重点放在扩大内需,意味着当前经济疲弱,在于居民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过低(中国为56%,美国达82%,发达国家都在75%以上)。如何应对2025年外部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须要全面转型。
20多年来,中国经济主要是出口、固定资产(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消费(主要是房地产购买)这三驾马车所拉动。首先是出口,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大门开启,出口出现跳跃式增长,比如2005年、2010年分别达到27.6%和30.5%,外贸出口成了最大动力。这不仅让中国剩余劳动力得到充分发挥,人口红利呈现出来,外汇储备在短期内也快速积累和增长,而且造就一个门类齐全、产能巨大的现代制造业体系。
当前中国制造业产能的体量达全球三分之一以上,但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只有17%。也就是说,中国制造业的产能一半以上须要通过出口来消化。正是这个时期,由于成本问题,美国制造业快速外移,目前美国制造业产能的体量已经下降到17%,但美国GDP占全球比重则高达23%。所以这些年来,美国是中国制造业过剩产能消化的一个重要渠道,如果美国决心扭转制造业的相对衰退,把贸易保护主义及关税作为政策工具,就会迫使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份额急剧下降,中国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和企业竞争“内卷”问题会十分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