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新年,大部分人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画面,便是围坐一桌的热闹团圆饭。这种观念似乎深植在每个华人的心中,仿佛新年不回家陪父母一起度过,就是一种“罪过”,甚至被视为“不孝”。但,真的如此吗?
几天前,我与一位朋友小酌,他无意间提到今年不会回国过年。当他将这一决定告诉父母后,却引发一场意料之外的风暴。原本平静的家庭微信群,突然热闹非凡。一些亲戚纷纷打来电话质问他,甚至毫不留情扣上“不孝”的帽子。他解释说,新年期间机票价格暴涨,是平时的两三倍,实在负担不起,打算等新年后再回去看望父母。即便如此,他的理由依然被亲戚无情驳回:“父母还能陪你过几个新年?过年不回家,就是不孝顺!”面对这些指责,朋友无比困扰。他开始反思,难道自己的行为真的“不孝”吗?孝顺的意义,难道仅仅体现在团圆饭上?
不能否认团圆饭对华人文化的重要性。它承载着亲情的传递,象征着团聚的美好,也寄托对未来一年的期盼。然而,这种仪式是否一定要在春节这一天完成?难道团聚的意义不能放在其他时间实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