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在中国经济调控中被寄予厚望,因为外部因素越来越不可控,而内需中最有潜力的就是消费。中国社会居民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约为40%,跟美国近70%的水平无法相比,也远低于全球平均约57%的水平,与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明显不相匹配。所以,要想维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势头,非“消费”不可。
消费水平低的原因很多,并且是有共识的,居民债务杠杆过高就是其中之一。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大都处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乡村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购房等需求猛增,但社会分配机制改革滞后,新市民的生活开支,尤其是购房资金,大部分要靠借债来补足,积累下来,就造成居民负债率过高的局面。当居民收入主要用于偿还债务后,消费增长必然乏力。在中国,因为存在土地财政的问题,土地收益与政府财政收入高度关联,地方政府的助推,额外抬高一部分房价,间接加重居民购房的债务负担。
与此同时,由于市场化转型过程中,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始终未能厘定,应当由政府提供和商业购买组合而成的社会保障不够完善,让大部分居民无法形成老有所养的恒心,不敢大胆消费,而是选择存钱养老,造成消费不足和储蓄率过高并存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