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前,政府在“茁长SG计划”下宣布,学前教育中心须遵循一套关于儿童屏幕使用的行事准则。一些学校认为,统一指南有助于加强与家长的共识,方便协调教育方针。这项举措立意良善,但网上舆论迅速炸开了锅——冷嘲热讽的矛头并非指向政府,而是直指那些过度依赖“数码奶嘴”的家长。

读着网友的留言,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正是他们挞伐的对象——那个“未尽父责”的家长。孩子哭闹时,我始终依赖手机来代替安抚;工作繁忙时,平板电脑成了临时保姆。这种“省事”的做法,掩盖了父母在陪伴和教育上的缺失,屏幕的魔力也早已代替这份本该由家长亲自承担的责任。

政府推出准则,无疑传递正确的育儿理念,但谁不明白过度依赖科技产品的危害?由于家中的小孩语言发展迟缓,语言治疗师每月见我时,都不免会循例问我,“这小孩每天究竟花多少时间盯着屏幕?”就算对方并无任何苛责之意,我提供的“数据”总是灌了很多水分,潜意识地先自行减轻罪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