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20年前,我还是科学计算与计算机应用系的本科生,前辈常说:“以人为本”是做好程序员的至简大道——我们编写的软件,不过是复杂系统的后台或者仅供开发者使用的协议,归根结底都是要服务人的。今年1月底,中国初创AI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的新模型R1横空出世时,我又想起这句话。
与美国巨头相比,DeepSeek人数不到10%的年轻本土工程师们,仅用效能较低的GPU硬件,在两个月内训练出了表现比肩成熟模型的AI,堪称蛇年新春的奇迹。这之前,AI被视为不差钱也不差人的顶级大厂才玩得起的豪门游戏,这个认知被颠覆了。人工智能竞赛突然不再仅仅比拼谁的资源更雄厚,而是考验谁能创新得更智慧。用DeepSeek创始人、85后极客老板梁文峰的话说“我们不小心成了一条鲶鱼”。
最令我惊叹的,除了限制之下破釜沉舟的创新和以小博大事半功倍的智慧之外,更在于DeepSeek惊人的选择——开源,不仅代码开源,还公布解释研发过程的论文;不但允许用户随时访问应用,更由于完全不限制商用,所有开发者和创业者都可以获得源代码,根据需求免费使用、修改乃至个性化升级获得专属AI助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