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马来西亚首相安华公开表示,考量到“先爆料,后报案”可能引发乱象,造成“舆论判官”左右执法程序,团结政府于是拒绝修法保护这类吹哨者。希盟2022年第15届大选的竞选宣言曾经列出,一旦执政将尽速修法《2010吹哨者法令》,保护那些向媒体揭发舞弊丑闻的吹哨者。

吹哨者须要莫大的勇气站出来揭发真相,政府应该想办法保护这些勇者。但是,我们也不能让媒体成为有心人士“泼粪”的窗口,尤其是政治和商业利益介入,假借吹哨者爆料之名,透过舆论风向攻击他人。同时,先爆料后报案会触发社会讨论,检调机关和反贪污委员会因为忌惮媒体镁光灯而绑手绑脚,影响专业执法。这当然不是大家所乐见的情况,此类不计后果的民粹立法,只会让政府的施政更加窒碍难行,更不幸的话会造成毁宪乱政。所以,笔者完全认同安华的U转是正确做法。

另一个可能性是,当前沙巴政坛闹得沸沸扬扬的州政府集体贪污事件,正是先爆料后报案的结果。此事波及希盟与沙巴人民联盟(简称沙盟)和沙巴国阵协商州议会改选的谈判,也让安华处于极度尴尬的境地。因为沙盟就是团结政府的一分子,无论反贪污委员会是否要采取积极行动,安华都得承担程度不一的政治代价。于是,他乃至希盟对于修法进一步保护吹哨者有所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