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于2024年12月29日走完百岁人生,他留给世人的记忆和遗产大致是正面和积极的。他在任内的1977年签署条约,促成巴拿马运河这条重要水道最终在1999年12月31日移交给巴拿马,通过1978年的戴维营协议,促进埃及和以色列于1979年和解,埃及于1982年收回西奈半岛。在他主导下,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交。尽管他在国内政策特别是经济管理上备受诟病,但对全球稳定、和解与繁荣所做的贡献,退休以后参与的多次外交斡旋,以及通过非政府组织“卡特中心”对第三世界人民福祉的扶助,越来越受世人肯定。
当然,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事实,当笔者在一个历史视角中重新检视卡特的离去时,不由得感到,这不仅仅是一个前总统的逝去,更像是一个时代,即美国“大战略时代”的悄然落幕。未来的美国,极可能难以回到在全球语境中定位自身,并大手笔谋篇布局的年代。
笔者虽然无缘见到卡特,但与他建立的卡特中心却有一点点关系。2000年笔者初抵美国的落脚地,就是卡特的故乡佐治亚州。2001年秋季,笔者作为硕士研究生,在一门必修的“史学研究方法入门”课上,为了完成作业,选择研究中美建交过程,多次去卡特中心图书馆查阅档案资料,受到馆员热情协助。在这里,笔者亲眼看见美国民间寄往白宫,敦促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信件,也由此看出,尽管卡特在建交时面临国内的政治压力,但这些支持信件也代表直接来自民众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