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一个深受同情心和慈善精神驱动的国家,历史与社会文化中都体现对贫困、弱势群体和全球问题的关注。从国家创立之初到今天,美国都通过政府政策、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捐赠,展现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支持。例如,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就是美国对西欧国家展开经济援助的重要举措,显示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感。最近频上国际新闻头条的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就负责提供全球经济援助,帮助贫困地区重建与发展。但近期美国开始有人反思同情心过于泛滥,如总统特朗普就冻结所有外援资金,并对USAID进行裁员。

慈善精神从小就融入美国国内教育体系。许多学校和家庭会鼓励孩子从小参与义工活动或慈善捐赠。在灾难发生时,如今年1月的加州大火,民众自发捐赠物资,表达对受灾民众的关怀和支持。美国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确实体现同情心,但这种关注的过度泛滥也带来新的问题,尤其是在福利制度方面,产生福利依赖和社会结构不平衡等现象。

美国福利制度起源早于许多西方国家,尤其在二战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强大,美国成为福利制度发展的先驱之一。通过诸如失业救济、医疗补助、食品援助等广泛的社会福利,试图帮助贫困群体摆脱困境。社会保障制度、医疗补助(Medicaid)、儿童营养计划(SNAP)等福利项目,体现政府在减轻贫困方面的努力。然而,过度依赖政府援助却导致一些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