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自上映以来票房一路高歌猛进,还带动不少华人的民族主义情绪,欢呼“国漫崛起”与中国文化崛起。但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哪吒并非中国单一文化的产物,也有海外元素。
现今哪吒信仰主要在华南沿海等地流行,但它起源于中国西北。五世纪时昙无谶译出《佛所行赞》,提到“毗沙门天王,生那罗鸠婆”。毗沙门天即佛教的北方天王。北方天王信仰在中亚十分流行,和田的建城神话中便与毗沙门天相关。阴阳五行观念中北方主战神,至今中国还有不少“北帝庙”,《水浒》中“林冲风雪山神庙”,林教头烧的就是北帝庙。毗沙门天此后不断结合本土元素,就变成托塔李天王。按《封神演义》的说法,托塔李天王是商末陈塘关总兵李靖。
“哪吒”则是毗沙门天的三儿子“那罗鸠婆”的简称。哪吒开始主要是个佛教童子的形象,负责跑腿差役。像敦煌文献《隋净影寺沙门慧远和尚因缘记》提到:慧远讲经时,常有人送斋,但有一次斋饭晚到,慧远询问原因,那人说:我是北方天王毗沙门第三子,天庭派我来每日送饭,今天天庭散朝迟了,所以我晚了。慧远接着问,为何今日散朝迟了?那人答:因为北周武帝灭佛,天数已尽,天庭让杨隋取而代之。讨论久了,散朝就晚了,也耽误送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