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罕有地出席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强调“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华为的任正非、比亚迪的王传福、阿里巴巴的马云、腾讯的马化腾以及Deepseek的梁文锋等31位著名民营企业家参加会议。一时之间,会议规格之超高、领导人讲话内容之重要、民营企业家代表性之突出、社会反应之热烈,成了官方舖天盖地宣传的焦点。但令人纳闷的是,作为经济信心晴雨表的上证综合指数,在座谈会召开之前的2月14日一周收盘是3332点,座谈会召开后的2月21日一周收盘是3379点,可说波澜不兴,反应平平,反映市场依然信心不足,提不起劲。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企业贡献国家财政税收的50%,国内生产总值的60%,科技创新的70%,就业承载的80%,新增企业90%,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一道,令中国建立起国际上最强大的工业、最齐全的制造业、最具规模的商品出口、最丰厚的外汇储备,共同铸造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辉煌,成为中国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力军之一。

然而,由于中共作为执政党,一贯宣扬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没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尽管民营企业已在经济上占了上述所讲的份量,中共依然坚持“不忘初心”(消灭私有制),“牢记使命”(埋葬资本主义),在这种意识形态支配下,国进民退、私营经济退场论、职工是私营企业主体等等左的论调不时沉渣泛起,实际是把民企当迟早要消灭的异类,令民营企业家心有余悸。依据这样的价值观,地方政府于是将民企当韭菜来割,把民营企业家当羔羊来宰,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将对民企“罚没”当政府“创收”手段,令民企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