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任期,俄乌局势显然正在朝着以满足俄罗斯,牺牲乌克兰来换取“和平“的方向迈进。这一倾向符合特朗普内心“谁强谁有理”的丛林法则,因此在笔者看来并不让人吃惊,同时,特朗普对乌克兰稀土资源的索取,也符合美国资本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绝不做赔本买卖的本性。只是,未来世界是否会被带入,或者带回到以“谁强谁有理”“谁弱谁倒霉”的“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就值得全球支持特朗普的粉丝斟酌了。
笔者更关心的是,在当今全球变局中,是否有必要重新思考“三个世界”的理论框架。在1970年代,中国领袖毛泽东提出以美苏两霸为第一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第三世界,其他欧美澳发达国家为第二世界的理论。这一理论的重大突破在于打破意识形态界限,把在意识形态领域原本和中国同属一个阵营的苏联,按照它谋求全球霸权的野心和实力,与美国一勺烩,而把中国按经济社会实际发展程度以及被殖民半殖民的经历,和其他非社会主义国家放到同一阵营,有利于中国在这个数量庞大的不发达国家阵营中获得更多盟友,并隐然以第三世界代言人自任。
时至今日,第一世界这个原本就很少实际使用的术语,随着冷战结束走入历史,第二世界向来极少使用,而通常被发达国家、欧美日、西方等概念指称,只有第三世界在学术研究、媒体以及日常用语中被广泛用,来指代世界上大多数不发达或者“发展中”国家,及要求平等、独立和发展权利的诉求。近期更加广泛使用的“全球南方”所指的其实大致是原来的第三世界国家,但更强调这些不发达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相互合作,以及创造属于自己的理论和历史叙述的话语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