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家长告诉我,她的孩子在开学仅两个月后,老师就建议她为孩子报读高级华文补习班,以免影响班级进度。这并非个例。作为一名补习中心业者,多年来,我听过无数类似的故事:许多家长被告知,孩子学习吃力是因为没有补习——即便是在小学低年级,这种情况也屡见不鲜。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不能单凭这些案例就给本地教师、教育体系贴上负面标签。任何行业都有害群之马,更何况学校教师还要面对不容忽视的挑战和压力,如管理平均40名学生的班级以及繁重的行政工作。

但这种不公平,正是我不久前深切体会到的。当补习行业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并受到负面报道时,我不禁感到一种似曾相识的委屈。尽管教育部长在评论补习行业时,仅针对其中的害群之马,但整体言论基调依然透露出一种长期存在的歧视态度——对补习文化的整体否定。同时,讨论也忽略补习行业在弥补教育缺口方面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