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最后一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来到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美国总统特朗普,原本要签署新版的矿产资源协议,使得美国基本可以拥有乌克兰的矿藏所有权和开采权。但让世界大跌眼镜的是,这场面对众多记者的公开见面会,竟然演变成一场激烈的争吵,争吵双方就是泽连斯基与美国的正副总统特朗普和万斯。估计全世界绝大多数人,包括见多识广的资深媒体人在内,都没有见过如此场面,两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在镜头前面对面地互呛互喷,几乎到了要拳脚相加的地步。但有心人还是必须在这一片喧哗震惊之余,以冷静客观的态度看待这一切,或许能更准确了解这个事件及其反映出的当今世界现状。

首先须要澄清,是否有人刻意导演或有意激化这场争吵。毕竟泽连斯基此行目的很明确,就是签署与美国达成的相关矿产协议,不管其中有多少不平与不安,但主要细节应已在之前的幕后谈判完成,此行任务就是签字而已,实在没有必要再次公然大吵一架。但从逻辑上看,如果争吵可以导致协议破裂,又能将责任归于对方,那就产生了导演这一事件的动机。看起来乌克兰一方有更多嫌疑,因为它试图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而美国的傲慢与自私成为可利用的契机。只不过回过头看,各方也有更多理由避免关系破裂,特别是乌克兰,因为没有美国的支援,它可能会很快在战场上倒下,冒险激怒美国现政府并不明智。所以,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我们还是只能将此次争吵当作一场意外,一次另类的外交博弈场景。

其次须要明确,这场争吵的主角确实表现出很不专业的素养。在国际外交场合,即使是有媒体在场的情况下,出现矛盾或争吵其实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本身也是外交存在的价值,但应有很多专业的方式避免形成这种公开的不欢而散的结果。比如时机的选择,当双方开始意识到火药味的时候,必须有人决定中止谈话或屏退记者,以便在更小范围内继续讨论;比如谈判方式,在公开外交场合的交谈中,语调、表情、手势等都应是须要管控的细节,但此次吵架的三个主角显然都没有注意到这些。外交需要很高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