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小国,如何确保生存始终是个必须时刻优先考虑的重大课题。从这点来看,国会三天的新财年财政政策辩论是颇令人失望的。很多宝贵时间被花在枝枝节节的问题上,怎样分蛋糕?怎样切蛋糕?谁的大块谁的小块?至于该如何做大蛋糕,涉及者甚少。有人也一直不依不饶地在已经纠缠好几年的消费税课题上打转,毫无新意。

政府今年出台多项措施,帮助人民减轻生活费上涨的压力,也趁独立60周年分了一些“糖果”,竟然也受到诸多的訾议和非难。给人的印象就是,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各种似是而非的论调,模糊人们对整体预算案的正确认识。如政府如何能继续做到收支平衡,甚至还有盈余;如何既能照顾眼前的需要,也能为未来的需要做好准备。民生问题固然不能忽略,但我们不能因此无视于外部世界的动荡和险恶。

但这也就是政党政治的本质,无休止的辩论混淆视听,再通过网络扩散,使民众意见分裂,难以对任何政策达致共识。党派色彩分明,朝野政党对立,对各种问题都莫衷一是,形成楚河汉界的局面,也可能逐渐使社群对立固化。这就是当前美国、欧洲等西方民主政治的现实。在亚洲,仿效美国制度和做法的地方如台湾和菲律宾也不例外。希望我们的政治能吸取别人的前车之鉴,不会蹈人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