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我在《联合早报》发表《买椟还珠:欧洲对万斯慕尼黑讲话反应》一文,主要分析美国副总统万斯2月14日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演讲惹怒欧洲,欧洲政客完全忽视万斯讲话中论及的全球化转折点上的因应之道,却盯着即期解决方案这种“术”,成了中国成语“买椟还珠”的现实版本。未承想得到德国驻新加坡大使方迪娜女士的回应及批驳。方女士捍卫全球化的意志之坚定令人感动,在此我表示尊重。但想就她文中所述三大“事实”的真相做出回应,为便于读者理解,论述由易到难,由近及远。

默克尔任总理期间,德国的经济模式被德国经济学界总结为“资源依靠俄罗斯,市场依靠中国”,再加上“防务依靠美国”节省国防开支,德国经济一度是欧洲火车头,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居世界第二、第三。俄乌战争开始后,美国拜登政府呼吁并带头对俄进行经济制裁,德国不得不调整能源供应结构,脱离与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关系。这是欧盟定下的方针,德国必须遵守,否则就被视为“为俄罗斯提供军费”。但实情并不像方女士总结那样:“因此,德国自2023年起便不再向俄罗斯采购天然气、石油或煤炭”,由于德国在战前高度依赖俄罗斯油气,世界都很关心德国如何摆脱对俄的资源依赖,有不少信息,以下我提供几个数据:

据挪威媒体High North News去年2月27日《德国继续通过比利时和荷兰进口俄罗斯天然气》一文,引据德国环保组织Urgewald与比利时Bond Peter Leefmilieu的联合研究,在2022年夏天,德国停止直接进口俄天然气,但新数据显示大量天然气仍继续通过邻国供应进入德国。德国第二大和第三大天然气供应国荷兰和比利时,从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进口大量液化天然气,随后通过跨境管道输送到德国。这两国分别满足德国26%和22%的天然气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