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那段旅行,1952年成为新加坡绘画史上最常被提及的年份;也因为那段旅行,峇厘岛成为新加坡绘画版图上最亲密的外域。是的,在浩瀚的艺术时空中,有些旅程注定会成为永恒。1952年的峇厘岛之行,就是新加坡绘画史上的经典。当年,新加坡四位艺术巨匠,如今已经堪称的四大天王——刘抗、陈宗瑞、钟四滨和陈文希,踏上一段跨越地理与想象的史诗般远征。
70余年后回首,他们彼时的足迹如诗,他们永恒的画笔如歌,在印度尼西亚的热土上谱写一曲关于创造力、探索与自由的壮丽乐章。那绝对不仅仅是一次寻艺之旅,更是一场灵魂的壮游,甚至形而上的顿悟与蜕变。彼时的新加坡,仍处于二战后殖民时代的激荡岁月,历经战乱苦难的艺术家如候鸟般渴望突破地理与精神的桎梏。赤道暖阳下的户外写生(en plein air)对他们而言,不仅是一种绘画的技法,更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存在方式,一种全感官与外界深层对话的精神共振。
无独有偶,皆从上海美术学院学艺并深受东西方艺术思想洗礼,再南下接受南洋多元语言文化熏陶的这四位艺术家,在血脉中都跳着传统美学与现代主义的脉搏。必定是骨子里不安分的因子让他们离乡出走,又随时对外部世界既充满探险似的好奇,且时刻保持着敏锐的审美距离。四人的绘画方向虽然迥异——如刘抗油画粉彩潇洒质朴、陈宗瑞传统诗书画皆精、陈文希东西合璧写意豪放、钟四滨各媒介创意无穷——然而在扎根本土并追求艺术峰顶上,他们却是殊途同归的。
